“‘十四五’以来,襄城县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开发区‘二次创业’为有力抓手,初步形成了‘133’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了国内最长最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和全省唯一的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纳入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连续两年入围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跻身赛迪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500强。襄城县荣登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和中部百强县榜单。”日前,襄城县委书记范耀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范耀江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特别是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等作出具体部署,是我们做好未来工作的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襄城县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紧紧围绕“两高四着力”“两融五城四跃升”战略部署,按照市委对襄城县提出的“在打造新型材料的规模之城上争当全市领头羊”指示要求,立足“材料新城”发展定位,锚定跻身全国百强县目标,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襄城力量。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抢抓平煤神马集团与河南能源集团战略重组机遇,积极承接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加快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向精细化工转型,确保CHDM项目顺利投产,努力实现再造一个重量级“首山碳材料”的目标,支持纽迈特在精细化工催化剂领域研发生产,为下游硅碳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提供动力支撑。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围绕硅碳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绘好产业链全景图谱,接续布局关键节点项目,扩大半导体硅材料量产规模,延伸高纯石英砂下游石英制品产业链,引进IGBT、石墨机加工、石墨化等项目,加快建设新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基地、碳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助力打造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和“豫西南先进材料产业长廊”。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抓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先导区机遇,结合襄城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积极在新型氢能、储能、6G、低空经济、先进功能材料等关键领域及时进场卡位,加快推进氢能综合利用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储能电站、算力中心建设,做大做强钛合金等轻质高强材料,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产业链企业树立“制造+服务”“产品+服务”的融合理念,实现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坚持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深入推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以培育乡镇特色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食品加工、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郑州都市圈,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抓好许昌港襄城港区、通用机场建设,确保焦平高速、周平高速建成通车。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载体,持续抓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源网荷储一体化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着力把首山热能电厂打造成为园区的电力和热力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以创建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为契机,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高标准规划建设山河首汝片区和首山灌区工程,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沟渠连通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洪涝灾害防御、城乡供水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