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襄城县颍阳镇小河村西偏北、邢庙村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城在颍河北岸,依河而建,绵延至古城村,周长约4.5公里。后因颍河泛滥改道,穿城而过,将城垣分隔在颍河两岸。大河村东现残存一段古城墙,长50米、高2.5米,断层处可现夯打土层痕迹。在流经古城遗址的河床下,发现31眼古井。古井口径不规则,有圆形的,有六角、八角形的,大小不一致,最小不足1米,最大1.5米。井体有用青灰色子母砖垒砌,也有无砖泥井,但井壁泥土坚硬,至今无倒塌。据考证,应是汉代“冰井”。
《汉书·地理志》载:“颍川郡,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襄城……”。西汉初年,颍阳与襄城曾同时设县,颍阳县是在郑庄公城址基础上扩建的,至西晋并入襄城,城池渐渐废弃。古城址近年出土有西周陶鬲、春秋时期陶豆、铜鼎、三棱形铜镞、西汉云雷纹“千秋万岁”瓦当等文物。
据史载,东周初期,郑庄公突袭历地(今颍阳镇西北大河村一带),杀守历大夫檀伯,居历邑。因城邑周围多栎树,改为栎邑。后郑庄公在此筑城防楚,在河西营造兵城,河东建造居民城,进可攻,退可守,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明嘉靖《许州志》载:“郑庄公城,在襄城北四十五里,春秋楚伐郑,庄公出师境上与楚相拒”。东周时期,周襄王命人引来北翟人(山西狄人)军队,攻占栎邑,翟人居栎邑北大陵之阳,改栎邑为阳翟。汉哀帝二年(公元前7年),大陵处洪水泛滥,阳翟城被毁,冲淤地下,成为遗址。后阳翟城顺颍河迁上游之阴(今禹州市境)。
古城址东留有郑庄公墓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