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文庙
襄城文庙,又称孔庙、黌学、黌宫,位于县城利民西街,占地22656平方米。1963年被公布为首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城文庙创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金初河南战乱,文庙遭受第一次浩劫,被焚毁殆尽,后有邑人卫衍出资重修。元至元、至治年间曾两次对文庙进行修葺。明洪武二年(1369年)修整,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建奎壁,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在时任两河宪副蜀笃斋、汤克绍的提议下开凿泮池。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行了重修。文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建有杏坛、奎壁(俗称琉璃影壁)、泮池。泮池两成人建有“德配天地坊”和“道冠古今坊”两座牌坊。中部建有棂星门、“杏林春色”、“桂苑秋香”两座石坊和内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排在中轴线上,现仅存有奎壁、大成殿。
奎壁(有名琉璃影壁),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是襄城文庙的组成部分之一。奎壁之名,喻意孔子为天上的奎星。奎壁顶为挑山式,覆以琉璃瓦。壁高9.5米,长24.45米,厚1.63米。中间画面长13.25米,雕刻四龙戏珠。东西两侧分别为青砖浮雕的麒麟望月、双凤朝阳图,下饰云雷纹、花草纹的青砖浮雕两层,底部为红条石基座,乃取首山红石砌成,上雕有左右对称的双层缠枝花卉和狮子戏绣球图案。整个画面色彩协调,气势雄伟,雕刻细腻,刀法遒劲,独具匠心,其雕刻气势宏大,做工精致,是河南现存文庙影壁中的精品。
大成殿,建在东西长19.6米,南北宽15.4米,高桥米之台基上,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履顶。殿内用前后金柱各四根,下施双层仰莲鼓镜柱础,所用材料也是本地红石。檐下四周置三踩单昂镏金斗拱,明间用平身科两攒,次间和稍间各施一攒。大成殿建筑宏伟,装饰精美,特别是内部木架构,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庙建筑之宏伟,建筑艺术之精美,特别是奎壁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及建筑气势在中原亦不多见,独树一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