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唐,其后各代几经修建,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五十年代初,横梁渡村群众在时任村农会主席刘宝才的带领下,再次对兴国寺部分建筑进行修缮,使兴国寺才保存下来。
兴国寺坐北朝南。原为四进院,现存为三进院,有前殿、过殿、后过殿、观音阁等房屋十余间。据当地群众讲,横梁渡村原属刘杜堡,该堡辖四周十三、四个村庄,该寺院为当地群众集资所建。
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为二粱起架、硬山式建筑,殿内有明柱四根,上以小灰瓦覆顶,殿内梁架为清式建筑构造,外部有后来修缮。过前殿经一小院落可到过殿,院落内散放有,石龟座、绞龙碑头等石刻散件,绞龙碑头上有篆书“重修兴国寺”字样。
过殿为悬山式建筑,该殿面开阔三间,进深三间,为二粱起架。殿内有明柱四根,上以小灰瓦覆顶,檐下置一斗三升斗栱八攒。
后过殿也为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二粱起架,硬山式建筑,殿内有明柱四根,上以小灰瓦覆顶,殿内梁架为清式建筑构造。2017年公布为许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自前殿(二殿)前墙向南延伸50米,自后过殿东墙向东延伸20米,后过殿西墙向西延伸20米,自观音阁北墙向北延伸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