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1-12-08 09:4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创办于1987年12月,是一所融职教、普教、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于2006年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二批职业教育特色校”,2016年被确立为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8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等称号。

一、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襄城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7.5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9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215万元,教职工290人,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4331人。

1.2学生情况。

年 度

招生

在校生

毕业生

巩固率

2020年

1277

3959

897

95.67%

2021年

1735

4331

1133

95.68%

学生主要集中在作物生产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会计、物联网技术应用、跨境电子商务等20个专业。学生全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学生年龄结构主要在15—19岁,约占学生总数的99%。

学校建设的重点专业群有交通运输类、装备制造类、财经商贸类等三个专业群。学校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有旅游服务与管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结合我县产业发展状况,为实现乡村振兴开设的专业有作物生产技术、畜禽生产技术和电子商务专业。

1.3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90人,其中专任教师230人,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比上年所占比例增加1.2%。高级职称29人,比上年所占比例增加2.79%;生师比为18.12/1;专业课教师1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1.51%,所占比例比与去年相比保持不变;企业兼职教师39人,占学校专业课教师的 26.53%,比上年所占比例增长2.03%;“双师型”教师74人,占专业课教师的50.34%,比上年增加15人,所占比例比去年增加10.21%。

1.4设施设备。学校积极改善教学实训条件。目前,学校有电子商务实训室3个,计算机实训室2个,汽车维修实训基地2个,机电实训室4个,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训室2个,400米环形跑道标准运动场1个,羽毛球场4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6个。多媒体教室91个,计算机500台。图书10.65万册,报刊126种,电子图书4万册,师、生阅览室各1个。有独立的网站域名。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学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成就未来”的原则,秉承“日新、明德、乐群、敦敏”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坚持“三全育人”,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学生起点参差不齐,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具体表现为:思想上“自我”为中心、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纪律上放任自己、生活上追求享乐。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有很大改观,思想进步,文明礼貌,就餐有序,仪容大方得体,师生和睦相处,以往那些诸如打架、吸烟等不文明现象销声匿迹。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科竞赛、班级学习大PK、诵读比赛、技能竞赛竞相进行,学生在年终考试考核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文化课合格率达到100%,专业技能合格率达到98.6%以上,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95%,毕业率98.7%。

职业大赛获奖统计表

项目

获奖类别

省部级

获奖数

市厅级

获奖数

技能类竞赛

一等奖

1

一等奖

 

二等奖

6

二等奖

 

三等奖

8

三等奖

 

2.2在校体验。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自主课堂教育模式,创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导学讲练”课堂模式,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均达到97.62%以上。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结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主题教育,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三全”育人模式。受到了上级领导、专家的一致赞誉与好评。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发展,配备专门的活动室,每年拨付一定的活动经费,购置活动道具、服装等设施,确保社团活动正常开展。共青团、自管会、生活会、宿管会、广播站、文学社等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展示活动、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的立体式的成才之路。?目前,学校有7个校级精品学生社团,并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在各项技能大赛和文体活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活动效果明显。并建有校医室、心理咨询室、羽毛球馆、健身房等。

开放的网络教室、图书室为学生流连于知识的海洋提供了充沛的条件。强化服务理念,做好后勤、安保等服务工作,积极解决师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建设平安校园,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与襄城县城关镇派出所是警校共建单位,安全组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晰,构筑了从校领导到班主任、科任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学生的立体式安全防护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的满意度97%,生活满意度97%,校园安全满意度99%,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98%。

2.3资助情况。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严格审核申请国家助学金学生提报的资料,对拟资助学生进行公示,确保不随意扩大资助对象范围。除了上述审核项目外,还结合学生在校表现,查阅学生是否有违纪处分记录等情况,确认学生受助资格。特别加强了对学生是否在校的审核,杜绝了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2021年上半年,学校共为3214名学生发放免学费资金305.33万元,为404名学生发放助学金40.4万元;2021年下半年,学校共为3722名学生发放免学费资金353.59万元,为408名学生发放助学金40.8万元。

2.4就业质量。2020年我校毕业生数为1133人,就业人数为1133人,其中升入高一级学校1103人,直接就业30人。与2019年相比,毕业生增加了236人,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升学人数增加了255人,升入高一级学校增加221人(见下表)。

 

2019年

2020年

毕业生数

897

1133

就业人数

897

1133

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升学人数

282

537

升学人数

882

1103

2.5职业发展。学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采取任务驱动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探究的能力。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实习实训与工学交替融通合一。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努力实现老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学校即工厂、作品即产品。重视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教育,学生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得到较大培养和提升。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教育教学改革。

1.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一是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在自主课堂教育模式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导学讲练”课堂模式,教师不但更加轻松把控课堂而且真正体现了 “面向全体、少讲多练、愉快发展”。全面推进“小组合作+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变传统的“老师灌输学生学习”为“师生互动”,形成班级小组,在同一平台上同步提高,把课堂留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推进“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方式。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变教师管理为主为学生管理为主,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让班级充满凝聚力。二是改革自习课模式,深度推行限时练课堂。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所有课程均按照“授课+限时练习”模式排课,以组织考试的标准规范限时练课堂,制定限时练检查制度,确保巩固练习定时、保质、保量,使学生更高效检验并巩固自我学习成果。三是加强各专业技能考核。学校聘任各专业专业主任,实行专业主任和备课组长双重管理。文化课与专业技能实训间周轮流考试,专业主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实行模块化教学,制定学期技能考核考试历,每次考核制定详细方案(包括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四是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实行不提前通知,所有教师可以随时深入到班级听其他老师的课,从而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为全面巩固和全面推进学校的课改成果,全校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教务处、信息中心联合录制教学规范流程视频,将学校推行的“导学讲练”课堂模式、限时练课堂、高效技能实训课、集体备课等录制成优秀案例,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各年级组织“导学讲练”教学比赛,推选优秀选手参加校级决赛,最终最终评出全校优秀观摩课;学科之间评比高效集体备课,评选出优秀学科组;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基本比赛。发起高效学习挑战活动。学科之间、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发挑战书,通过组织各学科学习活动,评选优秀班级、优秀年级段。通过各项比赛,提升了学校教学活力,巩固了学校课改成果,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教师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我校加大投资,每个教室均配备最先进的智慧黑板,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为提高教师多媒体授课运用能力,教务处组织开展全校教师多媒体授课操作比赛。各专业组教师利用所学知识,共同建立教学成果交流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课件,同时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仿真设备及名师的优秀课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实现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3.2教师培养培训。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培养一大批“双师型”教师,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要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化,需要教师本人做出非常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加强指导,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浓厚的氛围与良好的条件 。

1.开展校本培训

学校暑假举办校本培训,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2.企业锻炼

学校有计划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在实践中学习企业里的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深入了解社会的需求、企业的发展动态,为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奠定基础。

3.参加省级教师培训

2021年度,全体教师参与县教育局、市教育局组织的在线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能力普遍提升。暑假期间,孙进亚等24名教师报名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适应学校专业发展需求。

3.3规范管理情况。

1.教学管理

我校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注重校本研究,注重新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校以一线教学为核心,集体备课为辅助,在此基础上,各年级每周进行3节公开课,每月进行一次专题教研;每月举行一次教师论坛;每学期进行一次校内赛课;每学年进行一次学科带头人评选。学校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检查,每周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上课的进度、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将结果在学校简报上公布;从学案的编写到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从学科练习的批改到考试的分析总结,从上课的要求到评教评学,都制定严格的评价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务处值班人员每天检查教师的上课与辅导情况,结果当天公布;完善值班班主任教师巡课制度;注重教学质量分析,分析存在问题,研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学生管理

我校学生管理工作坚持把育人放在首位,营造温馨宜人的育人环境,搭设多种形式的育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差异,张扬学生个性,把育人主题贯穿在课堂教学间,渗透在一言一行中。制订并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实现了学日生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并把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安全结合起来,坚持抓常规、抓细节、抓养成,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秩序安全稳定。通过系列活动开展“四项”教育,即信心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和创业教育;积极倡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自立自强能力;充分发挥共青团、自管会、广播站、文学社、宿管会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特长;充分发挥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学期2-3次法制安全大型教育报告会的作用,塑造学生灵魂。严格常规管理,以课间管理、早晚读、学生军训、早操课间操等工作为抓手,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严格班主任入住宿舍值班制度,坚持每日汇报当天情况。加大矛盾排查和值班巡查力度,防止各类事件发生。

3.财务后勤管理

严格执行经费定额,加强采购项目归口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建设节约型校园,有效的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做好消防知识宣传,建设平安校园。未发生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

3.4德育工作情况。

1.德育课实施情况

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开设德育课程,包括《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艺术欣赏》、《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开设好思政课程,并根据中职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每周开设两节班会课,精心安排班会课主题,精心设计班会课程。思政教师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师生开展党史国史教育。

2.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 着巨大的影响。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橱窗、宣传标语、电子屏、板报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传播高尚的校园文化气息,用校园文化浸润学生成长。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赋予了校园文化的质感,影响着师生的一言一行。学期初,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遵规守纪的自律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 活动和值周活动,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 尚劳动、尊重劳动。

学校落实国家要求开展阳光体育,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组织每日早操和上下午两个课间操活动,三个校区克服运动场地小、学生多的情况,三个校区每天利用操场、教学楼前广场、环实训楼道路组织 5000 余学生跑操或跳兔子舞;每三周开展一次的以级段为单位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们运动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2021年度完成 60 余项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了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每日一歌”作为校园常规活动、“我们的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18周岁学生成人宣誓仪式、学雷锋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光盘行动”、“家在襄职,爱在襄职”演讲比赛活动、“青春向党,筑梦远行”远足活动、元旦师生大联欢、自管会干部团干部社会实践活动、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学宪法讲宪法”主题系列活动、禁毒系列主题教育、2021 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共抗疫情,爱国同行”宣传教育活动、5?25 学生心理健康月主题活动、 2021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2021 年开学第一课——在战“疫”中成长主题系列活动等,让学生置身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进取氛围和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让学生获得思想上的提升,能力上的锻炼,从而不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3.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学校现有精品学 生社团7个,聘任社团指导教师19人。定期开展社团活动日、社团风采展示等活动。校报《春笋》常年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利用学校广播和德育专栏,随时表扬校园中出现的好人好事,通过评选三好学生、进步之星、勤奋之星、优秀班干部、校园之星等来激励学生积极上进。

4.团组织自管会建设及活动

学校团委有计划地开展对全校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和 成长服务。按照《团章》要求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 度,在校生中团员356人,发展新团员78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质量建设,创新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特长发展和个性培育方面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自管会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共青团、自管会、班委会、宿管会等队伍建设常抓不懈。本学年共招募、培训 3 个批次学生干部 650 余人。开发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把广大学生凝聚在一起,带领学生共同进步。

5.德育教育活动

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主线,积极开展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专题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大力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学校对学生开展防范新冠肺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劳动美教育,定期举行防火、防震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各种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涵盖了学生健康成长、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各方面工作。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提高家校教育水平。

3.5党建情况。以党史学习为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学校党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等,以优良的党风引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落实两个责任,以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以监督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以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四、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一是专业的合作共建,如我校与许昌中联心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呼叫中心实训基地。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工学结合岗位,为本地青年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我校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我校汽修专业学生,安排学生到宇通公司工学交替,学习技术,实习期间工资3000多元。

4.2学生实习情况。学校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成立专门机构,指定专门指导老师、师傅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督导检查,提高实习管理质量。学生、家长、企业满意度均超过95%。

五、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科学规范,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学生管理严格,校企合作密切,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万多人,对襄城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社会声誉高,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引领作用突出。近期,我校联合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开展调查,从调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为100%。

学校与当地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当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也被评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

5.2社会服务。学校高度重视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送科技下乡,提升服务社会民生和脱贫攻坚的能力,技能鉴定,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

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认定、转业军人岗前培训等。2020年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技能鉴定站技能认定3800多人,有效服务襄城地方经济,多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5.3扶贫工作。对口扶贫,发挥学校特色。学校对王洛镇前顿村贫困户进行对口支援帮扶。

1.扶贫工作成效

根据上级扶贫工作安排, 对历年符合脱贫的贫困户进行核算上报,依据国家脱贫标准进行对比后,现有脱贫户及监测户25户62人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符合国家标准,收入达到稳定标准。其中现有低保户14户28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1户22人,特困供养12人,其中,分散供养6人,集中供养6人,残疾人口数35人,残疾贫困户13户14个残疾人。

2.具体帮扶工作

2021年前顿村脱贫攻坚责任组积极组织贫困户参与到户增收项目,发展家庭养殖、经济作物种植共14户,养羊110只、养牛4头,养猪1头,种植辣椒20.5亩、烟叶42亩。

利用村光伏电站的收益资金对村级保洁员和光伏管理员及符合村级定向资助的脱贫户进行按劳分配,主要按照村级保洁员工资发放为主,每人每月500元。

帮扶单位襄城县职教中心分别进行了年度六改一增、村内环境整治、增设村室办公用品、节日慰问等项目的实施;针对个别贫困户的汛期及大风损坏的生活设施,又通过协调乡村两级资金对其进行修缮。

针对生活卫生习惯不好的贫困户如金红昌、金为民、顿浩等,组织帮扶人经常性入户进行家居环境提升帮扶,进行集中整治。

各帮扶人经常入户走访,及时了解户情变化,确保各项政策应享尽享,脱贫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5.4服务抗疫。为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在我校发生,妥善化解疫情安全隐患,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处室、班主任为组员的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部下设防控办公室,防控办下设五个职能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应急处置组、排查督查组、宣传舆情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细化分工、明确责任、严防死守,坚决打赢新型肺炎防控攻坚战。

建立“学校、班级、师生、家长”等多级防控联系网络;教师实行防控办、防控小组、级段处室三级防控管理,学生实行防控办、政教处、级段、班主任四级防控管理,及时认真排查、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随时关注师生健康状况。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建立了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预案》,指导防疫工作有序推进。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出入登记、测温消毒实施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掌握最新的师生情况。进出校门做好扫码,登记、测温消毒和记录。 对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准进校。

学校防控办摸清师生、教职工学习、生活、工作的动态,开展“三类人员”重点人群监测排查。学校责成专人,坚持统计各类信息,汇总报表,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建立学校、学部、级段、班级、师生、家长多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随时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同时建立排查台账,认真做好信息上报工作,确保疫情、舆情信息全面、及时、准确。

制定了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细化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或措施,落实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措施,进行“日报告、零报告”。同时制定开学前准备工作方案、开学工作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含学生晨午检)、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疫情信息定期报告制度等方案和制度,学校按照方案、制度积极准备,防控、排查、消杀、物资储备、教学、宣传等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中。

六、举办者履责

6.1经费。政策性经费:主要是中职免学费补助,该资金由财政按照在校学生及专业情况全额核拨,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中职免学费补助财政拨款634.505万元,襄城县教育附加费97.5万元。

6.2政策措施。襄城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督查考核,及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经费筹集、基础建设等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守《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都经教代会研究通过,自觉接受师生监督。深入开展体系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七、特色创新

7.1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一是我校与许昌中联心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呼叫中心实训基地。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工学结合岗位,为本地青年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我校和宇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学生工学交替期间到宇通公司实践,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三是我校与京东集团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京东实训室,京东公司派技术人员,学生实训采取现代学徒制学习电商技能。

7.2成立创业孵化中心。襄城县职教中心电子商务专业为基础,成立创业孵化中心。

为引导学生创业,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的实习,体会创业,同时学校聘请我县特色商业区主任和我县企业家给学生讲创业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引导学生创业,为全民创业打下基础。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

2.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研教改能力。

8.2改进措施。

1.目前,我校一些适应市场需求新开的专业教师缺乏,机电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尤为突出;高级“双师型”教师偏少,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层次、素质有待提升。

(1)加快“名师工作室”建设,建设一定数量的校级“名师工作室”,通过建章立制、专项资金支持和规范管理,培育“名师”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名师、骨干教师引领,高级教师示范,中级教师展示,初级教师比武,老、中、青互相观摩、同台竞技的生动局面,构建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的创新团队。

(2)大力推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选派一批骨干专业教师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作用。

(3)用足用活政策,加大专业教师招聘力度,使专任教师队伍职称比例、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形成梯队。同时,聘请更多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2.提升教研教改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新课程标准》,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生本课堂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还鼓励教师自学,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二是继续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狠抓教学常规,保证教学效果

以《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为指导做好各种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平时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形成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加强随机听课,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发展,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回顾过去,功在不舍;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带动周边区域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襄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21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