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十一”黄金周,襄城县文广旅局在县委、县政府统筹部署下,以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服务保障为核心,推动文旅市场实现繁荣有序发展,尽显“文化襄城”魅力。
一、文化赋能:多元活动点亮假期热度 假期期间,文化场所化身“欢乐主场”,以多元活动串联传统与潮流。 县人民文化馆推出7项“艺术盛宴”:青少年团扇手作、非遗摄影展、根雕艺术展静态呈现文化底蕴;每日公益电影、戏迷展演贴近大众需求;古琴专场线上观演人次达6.4万,街舞大赛汇聚7地400余名高手竞技,实现“线上+线下”热度双涨。县图书馆精心定制8场“文化菜单”:“夜读襄城”红色读书会、青少年朗诵大赛传递爱国情怀;笔墨画展、红色电影展、社科普及及中秋主题活动融合传统文脉,吸引千余市民参与,让书香与节日氛围深度交融。 毛主席视察纪念馆以详实史料与专业讲解,成为红色教育重要阵地,推动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二、生态引流:自然景观成休闲首选 自然景观成为亲子游、休闲游首选。首山景区依托“一山一寺一花海”格局,凭借秋日风光与人文底蕴吸引游客登高祈福;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市民游客漫步滨河绿道,尽享“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美景;紫云山、仙翁山以层林尽染的秋景与古朴古迹,成为摄影爱好者与登山爱好者的打卡地。
三、美食引客:“烟火+雅韵”激活消费动能 以“特色美食打底、文化演绎赋能”为路径,襄城将“舌尖诱惑”转化为文旅消费力。街头巷尾的质朴风味是吸引游客的“天然名片”:从清晨的南关大桥胡辣汤、香油馍,到正午的襄城焖面、王洛红烧猪蹄,再到深夜小吃街的羊肉锅盔,烙馍卷豆腐等各类美食铺前长队不断,构成鲜活的文旅风景线。更有明清古街襄城驿“唐明宫宴”打造沉浸式体验:2小时盛唐演绎(胡旋舞、宫廷乐舞、越调唱腔)搭配14道“唐韵+本土”融合菜品,“街头烟火+宫廷雅宴”的组合,推动文旅消费实现“量质齐升”,彰显“千年古县·风味襄城”魅力。
四、市场保障:安全有序彰显服务温度 为确保假期文旅市场平稳运行,县文广旅局建立“动态监测+联合巡查”机制:对重点景区实行人流量实时管控,联合市场监管、应急等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经营规范检查。假期期间,全县文旅市场未发生安全事故,各景区景点秩序井然,丰富的惠民活动与优质的服务体验,赢得市民及游客广泛好评。
襄城县通过“文化赋能、活动引流、服务提质”的组合拳,充分释放文旅资源潜力。下一步,县文广旅局将总结经验、优化提升,持续深挖文化内涵、丰富产品业态、升级服务品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文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