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襄城县财政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基调,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截至5月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2亿元,同比增收0.32亿元,增长2.6%。税收收入完成6.77亿元,同比下降7.4%,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9.9%。
一、强化财源建设,确保收入增长
一是狠抓收入运行调度。将收入目标任务月度化、指标化、具体化,召集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财税收入调度会,客观分析组织收入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督促指导按既定目标落实收入任务。二是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强化财税部门协作联动,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稽查,全面掌握地方重点税源和新增税收增长点,抓实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应收足收,确保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三是加强小税种征管。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瞄准耕地占用税、契税等税收薄弱环节,及时准确掌握土地交易、耕地占用、环境保护等税源变动信息,摸清税源底数,督导落实征管措施,杜绝“跑冒滴漏”,确保颗粒归仓。四是深入挖掘非税收入资源。全面围绕公安罚没、资产盘活、土地收入计提、公共租赁住房等梳理非税收入,查漏补缺,挖潜增收,督促有关单位及时上缴国资经营收益等增加非税收入。五是开展税收专项核查。与税务部门密切配合,强化涉税信息分析研判利用,完善收入征管机制和措施,对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开展税务专项核查,加强对零散税收和一次性收入的征收管理,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三保”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三保”支出精准、足额。硬化支出预算执行约束,严控预算追加事项,坚决禁止违反预算管理规定乱开口子,凡是不具备实施条件、超出财力支撑的资金需求,一律不得开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三公经费,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用一般性支出的“减法”换取民生事业支出的“加法”,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三、加强项目谋划,大力争取资金
一是争取上级在发债方面的支持。会同项目单位、金融机构,依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从专项债券可研报告开始进行指导,夯实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基础,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厅的盘子。二是谋划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聚焦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领域,积极配合各业务部门,提前着手谋划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认真研究国家及省市重点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趋势,主动作为,最大限度的争取上级资金和新增财力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