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襄城县茨沟街道办事处,北部经济作物带的烟田生机勃勃。一片片阔大的烟叶泛着油亮的深绿。
“你看这成色,今年肯定错不了!多亏了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专家,病虫害少了,单叶重都提高了不少。”一名农户指着叶片背面细密的纹路笑意盈盈地说。
从散户零散种植到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从传统种植到科技护航……近年来,该办事处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增建电能烤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等举措,在烟草产业发展上持续发力,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过去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这是襄城县昊坤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学福对今年烟叶种植模式变化的直观感受。他口中的“数据”,源于茨沟街道办事处、昊坤合作社与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三方合作。
2024年4月,三方依托聂庄社区烟田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正式启用,让高校科研资源成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郑州轻工业大学的30余名烟草专业学生扎根田间,将烟苗移栽、滴灌铺设等课堂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课本里的病虫害图谱变成了要解决的实战课题;专家团队常态化驻点指导,从烟叶栽培到田间管理全程跟踪。
近日,针对花叶病、黑茎病多发问题,郑州轻工业大学专家团队专门为襄城县40余名种烟大户开展“烟草主要病虫害防控”专题培训,现场演示生态防控技术,被农户们称为“及时雨”。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郑州轻工业大学的科研力量,茨沟街道办事处已启动聂庄社区土壤测量工作,为烟叶等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让施肥更加精准合理。
“这样一来,合作社的烟叶亩产较合作前提升约15%,优质烟比例提高近20%。”姚学福说。
烟草产业的提质增效,最终落脚点是“富民”。襄城县昊坤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聂庄社区农户王军瑞对此深有体会:“以前自己种十几亩烟,从购买烟苗、施肥打药,到烟叶采收、烘烤分拣,都要自己找人干,辛苦不说,成本还高,忙半年收入有限。现在加入合作社后,统一购置种子农药,价钱更低,田地连成片,大型机械也可以用了,成本下降,收成还更好了。”
像王军瑞这样的农户,襄城县昊坤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带动10余户,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茨沟街道计划2026年建成300亩高校科研示范基地,推广规范育苗、生物防治等技术,同步推进烟站建设,完善烤房、灌溉等基础设施。
更值得关注的是,烟株顶芽等废弃物的有偿回收机制正在推广,既减少了田间污染,又为农户增加了额外收入,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如今的茨沟街道办事处,烟草产业已不仅是“种烟卖烟”的单一链条。依托实习实训基地,该办事处围绕良种培育、绿色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也在郑州轻工业大学的技术支撑下逐步清晰。
“一片烟叶,串起了高校、合作社与农户,串起了科技、产业与乡村振兴。”茨沟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姚傅龙说,从几百亩到5000亩的数字跨越,从经验种植到智慧管理的模式升级,我们的烟草产业正以“科技+规模”的双轮驱动,在富民兴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