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走进汾陈镇宋堂村,但见道路两旁绿意浓浓,道路整洁干净,秀美田园映衬下的农家小院恬静自然。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个不靠山、不靠水也不靠国道的“三不靠”典型贫困村。
宋堂村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村党支部书记邵子峰。
邵子峰自2009年卖掉亲自创办的武术学校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一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把一个昔日的贫困村建成了一个如今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自掏腰包修建“致富路”
位于镇区最北方的宋堂村,所辖的小邵庄通往宋堂没有一条正经路,雨天是两脚泥,晴天是一身土。面对这种情况,邵子峰上任首先自掏腰包修通了连接两村的水泥路,也是全村最早的水泥路。
“每次走在这条路上,我都会想起邵支书,感激他啊,现在出门方便多了。”宋堂村村民纷纷说到。销售农特产、外出务工......这条路成为了宋堂村名副其实的“致富路”。
带头出资入股集体经济
“集体没有钱,为民办事难......”这是邵子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他可谓费尽脑汁。受贫困户养殖豆丹启发,他自费带领两委干部到连云港、漯河等地考察学习,认为豆丹养殖具备周期短、易养殖、见效快等特点,经与党员干部商议,带头出资入股4万元养殖豆丹。
在他的感召下,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和返乡人才纷纷加入,很快凑够40万元,建起了13座大棚,春秋两季豆丹为村集体带来近10元收入。“多谢邵支书,现在为村集体务工我有差不多6000元收入,再加上咱镇的一些其他政策补贴,让我也顺利脱了贫!”宋堂村最后一户贫困户邵晓善激动地说到。
土地轮作振兴产业
“再过几年,我们老了,谁来种地呀!”这是他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的,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70岁左右的老人,随着体力下降,再过几年能够种地的人越来越少。面对这种困境,邵子峰想:“与其到时候眼看着土地撂荒,不如趁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早点想办法!”于是,把全村1200亩大块耕地实行轮作的想法就产生了。
“今年尝试着定下了400亩烟方,又拿出5万元为愿意种小麦的农户统一免费提供麦种、播种、犁地和耙地,为种红薯的群众提供统一收购服务。”邵子峰充满信心的说到。这样,三年下来,全村耕地质量大幅提升,既为生产高端烟叶提供坚实基础,又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组建舞蹈队丰富群众生活
“现在生活可美啊,收入增加了,村上有文化舞台,还有人教广场舞,可美!”正在广场上跳舞的村民激动地说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还表现在精神上。为了让村里群众的生活更丰富,邵子峰积极协调资金买来锣鼓镲和音响设备,请来广场舞教练,教妇女们跳舞,并组建了宋堂村倩影广场舞蹈队,遇到节日锣鼓喧天,翩翩起舞,舞出他们的幸福生活。
“全村人都支持我,我必须得好好干!”如今取得的成果,在邵子峰看来远远不够,新时期、新使命,也会遇到更多困难,但邵子峰始终坚定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紧跟党的政策方针,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路人”,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