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记者来到素有“烟叶王国”之称的襄城县山头店镇千亩纯作烟产业示范区,看到烟叶长势良好,惹人喜爱。
8月17日,省中烟集团烟叶专家不顾炎热亲临这里考察。他们高兴地说:“这里的烟叶规范种植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点也不夸张,襄城县种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不论气候条件、水利资源,还是种植技术,是别的地方无法相比的。山头店镇的“乔庄多叶烟”种植技术在全国推广。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烟区,当看到长势喜人的烟叶时,高兴地说:“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
山头店镇党委、镇政府把落实烟叶生产作为强镇富民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国家和省优质烟叶补贴政策,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烟积极性,积极引进烟叶新品种。山头店镇在上秦村建起了千亩纯作烟产业示范区,并投资231万元建起了30座扶贫标准化炕房。该镇以烟叶收购站为中心,建立了烟叶技术推广小组,实行层层培训,还配备了烟叶副镇长,同时为烟叶种植户提供免费打井、修路、架电等服务。
在山头店镇烟区,不论走到那里,人们谈论最多的也都是有关烟叶的话题,手里忙着的也都是有关烟叶的活计,到处都充满了烟农的欢声笑语。正在采收烟叶的60多岁的贫困群众黄牛满脸笑容地说:“党的政策真是好,俺的2亩责任田转出去种烟每亩收租金1000元,在这里打工干活每天收入80元,总收入还不赖。”正在上烟的70多岁的贫困群众刘书勤接过话茬说:“俺在这里收的是两头钱,一头是租地钱,一头是打工钱,一月一发钱。”像这样收两头钱的贫困户就有14家。
在通往烟叶烘烤炕房的道路上,一辆辆载着烟叶的拖拉机驶向现代化标准炕房。烤烟师傅对烟叶特别经心,实行电气化烤烟,每炕烟都是色泽金黄、香气四溢。烤烟师傅马二孩、马景和更是心潮难平:“俺不出村就有活干,烤烟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一天能收入150元,真带劲儿!”
“一棵烟就是一棵摇钱树,一亩烟就是一座小金库,‘黄金叶’托起了农民致富梦。”53岁的炕烟能手彭军献丰收的喜悦难于言表,“今年种烟亩产250公斤,每亩收入7000元没问题。明年准备扩大种烟面积,走创业带贫之路。”
“明年要扩大种烟面积,多烤优质烟,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的农民靠种烟脱贫致富。”山头店镇党委书记李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