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襄城 > 襄城新闻

襄城县:勇立潮头千帆竞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10-14 08:44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10月13日,河南日报专版刊发文章《襄城县:勇立潮头千帆竞》,报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城县在工业发展、农业进步、科技创新、城乡融合、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


投资10亿元的许昌安彩轻质基板项目从打下第一根桩基到顺利引板出玻,仅用时一年零两个月!

投资20亿元的平煤隆基高效单晶硅电池片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第一片电池片下线,仅用了7个多月时间!

投资5亿元的许昌金萌二期项目从开工到第一块组件下线仅用时105天!

……

透过一个个令人惊叹的襄城速度,让人看到了一个厚积薄发的襄城,感受到一个动能澎湃的襄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对标“十大战略”,建立重大项目“指挥部+工作专班”工作机制,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不动摇,县四大班子领导担任指挥长,选派精锐力量奋战项目攻坚一线,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快达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稳住经济基本盘、积蓄发展新动能;补短板、强优势,打造“襄城特色”。高质量发展的襄城活力四射,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与时俱进的襄城收获满满,各项事业亮点凸显、载誉连连;幸福美丽的襄城宜居宜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这十年,襄城经济社会发展答卷,靓丽喜人:

——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55.2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485亿元,年均增长8.1%。

——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三次产业结构从2012年的12.3∶53.6∶34.1,优化到2021年的8.8∶41.5∶49.7,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达到91.6%。

——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7310元和9201元,增加到2021年的32947元和20238元。

“中国创新百强县”“国家科技进步县”“国家循环经济综合标准化试点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一个个“国字牌”荣誉见证着90万襄城儿女的辛勤付出,一个个催人奋进、充满高质量发展的日升日落,解锁襄城“涅槃”幸福“密码”——

十年创新引领 工业产业不断升级

襄城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在点“石”成“金”的换道领跑中,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持续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在战新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千亿级硅碳产业集群多元发展,攀升至产业链高端,走出一条产业由“黑”转“绿”的循环高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将襄城工业引领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我们要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催生的重大机遇,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主旋律,加快培育打造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襄城县委书记孙毅为襄城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年来,襄城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县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高位布局“133”产业发展体系,实施“揭榜挂帅”新机制,全面落实“金襄英才计划”,加强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企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的短缺技术,加速前沿科研成果在襄城县转移转化,促进“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与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并行,更大地激发出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一批重大项目在襄城落地生根,一批新兴产业在襄城蓬勃发展,成为襄城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襄城捷报飞传:

——硅烷科技生产的8N级高纯度硅烷拥有15项国家技术授权专利,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3600吨高纯硅烷气、4万吨针状焦、半导体硅材料、6000吨催化剂等重大项目填补了国内电子特气和关键材料空白。

——平煤隆基高效单晶硅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由19.8%提升至23.8%,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平煤隆基、首山化工被认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

——硅烷科技作为襄城首家主板上市企业,在北交所成功上市。

——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个县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入选河南省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


一项项领先突破的创新成果,一条条流金淌银的产业链条、一个个活力四射的新兴产业,托举起一个快速崛起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被纳入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襄城,这个无高等院校、无科研院所的内陆小县城,在工业强县理念的引领下,以厚积薄发的喷薄之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业发展的传奇,谱写出襄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先行先试 城乡融合共同发展

金色十月,秋高气爽。襄城县城关镇人民后街的翠湖风景宜人,湖虽不大,但湖水清澈,周边绿树环绕。碧波中,野鸭自由自在地游动戏水;树丛中,小鸟欢快地跳跃鸣唱。

刚刚在湖边晨练完的居民张铁岭笑呵呵地说:“翠湖改造之前环境很不好,坑里水也很脏、很臭,还有死鱼。改造之后,湖水干净了,路也修得非常好,路灯也亮了,每天在这儿悠悠转转,心情非常舒畅。”

襄城县先后对引汝灌渠和老城区8个坑塘进行了综合整治,全面消除了城市黑臭水体。同时聚焦城市路网完善,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整修老化路,对老城区19条主干道、背街小巷进行改造,使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面子”美观、“里子”宜居。

变化的不仅仅是城镇,还有农村。

“俺庄以前的路到处都是坑,现在修得又平又光,跟城里都没啥差别了。村里的水泥路一直通到大公路,俺的红薯粉条也不愁卖了,人家开车来收购……”汾陈镇北崔庄村是襄城县临近襄许交界的村子,说起这个偏远小村庄的变化,村民崔得喜高兴得直竖拇指。

襄城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公路+”模式,建设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着力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让农村因路而美、农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伴随着焦平高速(襄城段)、周平高速(襄城段)的开工和郑南高速(襄城段)前期工作全面展开,丁营港区的加紧建设,北汝河航运恢复指日可待,“公铁水”交通立体联网即将呈现,襄城的交通枢纽优势更加凸显,乡村振兴的道路将更加开阔。

“农村是本、农业是根、产业是魂”。离开了产业支撑,富民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襄城县更加注重农业结构调整和富民产业培育,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支持和培育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谋划建设了“一园三基地”,创设了“襄城烟叶”“襄城红薯”等多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了“紫云山林果”“北姚樱桃”“王洛猪蹄”“丁营鸭蛋”“双庙三樱椒”等十多个特色农业品牌。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生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城县始终坚持规划先行,依据襄城发展定位、立足城市建设实际、着眼未来发展方向,围绕“补短板、强弱项、重更新、促提升、树标杆、上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积极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开展“百塘千沟万院”集中整理、全面启动镇区和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攻坚行动,实施冬季取暖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城乡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城乡面貌刷新高颜值。

在推进城乡融合中,襄城日新月异:

——北汝河国家湿地公园、首山公园、明清古街相继建成投用,颍河湿地公园正在加快建设。

——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投资302.7亿元,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191个;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0.14公里,建设雨污水管网177.75公里,改造老旧小区43个。中心城区路网全面贯通,公交线路实现全覆盖,新建和改造提升公园游园、公厕,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荣获“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先进县”。

——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5公里,448个村(社区)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67个,解决农村8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天然气进村惠及农户4.5万户,户厕改造7.18万户;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省级达标县”。

——“国家卫生乡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一项项国家级荣誉见证着一个个重点镇、明星村的变迁。

……

城乡融合发展是襄城十年栉风沐雨的大手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襄城的进行曲!当下,襄城上下正齐心协力在推动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建设中阔步前行。

十年枝叶关情 致力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襄城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件件民生实事直达群众心底,让人感受到了“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浓浓暖意。

在普惠共享中,襄城交出优秀的民生答卷。

——新增城镇就业10.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4万人。

“现在这政策真好,前段时间我参加县里组织的烹饪技术培训,不但培训免费,还管我们吃饭。一结业就帮我们与企业现场对接,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心里特别高兴。”2022年7月20日,在襄城县举行的招聘会上,刚刚结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的襄城市民李帅杰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襄城县在促进大众创业就业上下足功夫,每年组织多期技能培训,免费为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有技能需求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开展培训,然后与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联合组织招聘会,让襄城人的创业就业不再难,被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

——全县新增学位5万个,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没想到现在农村的小学还能建哩这么好,孩子在这里学得好、吃得好,小学也能寄宿,家长可以安心地打工赚钱。”2022年9月26日,在襄城县十里铺镇实验小学,接孩子回家度周末的陈桂梅言语间满是赞许。

襄城县不断加强城乡学校基础建设,改善城乡学校布局结构,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方面持续发力,城乡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均衡发展。十年来,全县教育经费投入总量86.8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余所,新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5所,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约200所,新增学位5万个,同时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最大化,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16所敬老院、163个“幸福驿站”,守护襄城“夕阳红”。

“智慧养老服务网络信息平台,整合了全县的敬老院、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养老资源,老人可通过拨打‘3612349’服务热线和手机APP养老导航预订服务,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老人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襄城县民政局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主任邓燕丽说。

襄城县先后投资9800多万元,高标准升级改造16个乡镇敬老院,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3所,达到全县社区全覆盖,同时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全面提升了襄城县集中供养、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真正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十年来,襄城县财政民生支出始终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52个贫困村、3.5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摘帽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体系基本形成,16个乡镇、448个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化全覆盖,打通了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荣获河南省“戏曲之乡”“书法之乡”“诗词之乡”;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进入全省前50名,荣获“河南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

……

民生至上,让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的幸福生活底气更足。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襄城县委、县政府以民生为底色,书写出了美好幸福生活的时代答卷!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90万襄城人民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大建设、推动大发展、实现大突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位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襄城新征程上乘风破浪、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