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水利局 县级
2024-12-24 2024-12-24 10:17

2024年襄城县水利局运行管理工作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4-12-24 10:17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襄城县水利局立足于早、着眼于实,全力做好备汛、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一、整体情况
2024年3月6日起,我局对境内的17条河道(其中北汝河为省级防洪河道)、7段堤防(北汝河、颍河、马湟河两岸堤防,沙河左岸堤防)、4个中型水闸(军张、岗常、西潭、贾庄)、4座小水库(雷洞、马涧沟、潘庄、辛寨),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安全隐患5处,主要是北汝河朱庄险工、孙庄险工、杜庄险工、蒋湾险工、横梁渡北险工。目前朱庄、孙庄险工治理工程已完成;杜庄险工、横梁渡北险工、蒋湾险工已制定抢险预案、落实抢险物资及抢险队伍。
   二、具体措施
   (一)领导重视,措施扎实。襄城县水利局党组始终以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全过程,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襄城县水利局汛前检查人员由班子成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共分成五个小组,开展汛前检查。同时,我局按照“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防汛责任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防汛工作制度,把防汛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岗位、个人。
   (二)做好物资人员保障。对现有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摸底,制定2024年物资储备计划,积极争取防汛经费,强化物资保障,目前储备的防汛抢险物资有:编织袋48.0万条,铅丝24.25吨,铅丝笼片1.0万平方米,钢管50吨,土工布1.3万平方米,救生衣440件,救生圈300只,彩棚布1.0万平方米,石块0.25万方,发电机12台套,大功率照明设备5套,抢险帐篷20顶,冲锋舟2艘,强光防水电灯300个等,救援抛绳器30套,铁锹1878把,雨衣300套,雨伞300把,胶鞋300双,头灯300个,大锤140把等。做到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组建40人的民兵应急抢险队伍,举行了入队仪式,进行了水旱灾害防御专题培训,锤炼水利防汛队伍的应急拉动、险情处置能力,牢牢把握度汛主动权。
  (三)修订完善各类预案,做好防汛宣传培训工作。不断优化北汝河、沙河、小水库防汛抢险预案和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颍河防汛抢险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完善北汝河、沙河分洪转移方案。截止2024年5月份,我局进行防汛技术培训6次,培训人次共达到6000人,防汛宣传1次,共发放防汛宣传手册300多本,参加防汛实战演练1次,参加人员40名,参加防汛抢险人员260人。
   (四)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襄城县受山洪影响有紫云镇、湛北乡、山头店镇三个乡镇,42个行政村(紫云镇24个、山头店8个、湛北10个),133个自然村。其中重点防治区8个行政村(都在紫云镇),一般防治区34个行政村。建立山洪灾害“四级五包”责任制,已对湛北、山头店、紫云镇三个乡镇县、乡、村、组、户280个五包责任人,确认复核,并上传至山洪灾害预警平台。
   (五)对山洪灾害、小型水库非工程设施维护养护。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视频会商系统、45套预警广播、45简易雨量报警器、6套图像监测站等非工程措施设施制定可行的维修养护方案,确保平台正常运行,在汛期能够正常预警;做好已建自动监测站点和以无线预警广播、简易雨量站为代表的简易预警设施设备的汛期维护和故障处理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通讯保障能力,确保数据正常传输;通过不断完善群策群防体系,巩固基层山洪灾害防治基础,持续提升基层预警能力和自救水平。
   (六)、及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防汛)。针对7月3日、7月7日、7月16日几次强降雨过程,水利局全体党员干部,严阵以待,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待办值班值守制度,加大对各类水利工程巡查力度,严密监测水情、雨情;在7月7日18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防汛)IV级应急响应、7月16日13时30分启动水旱灾害防御(防汛)Ш级应急响应、7月16日23时30分启动水旱灾害防御(防汛)Π级应急响应,水利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加强会商研判,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局机关各股室及局属各二级单位责任人上岗到位,对北汝河、橡皮坝、小型水库、内涝河道涵闸等重要部位进行了排查,对山洪灾害防御各级责任人、四座水库巡查责任人,发送预警提示短信816条,水利局时刻绷紧防汛安全之弦,真正做到以应急状态应急,落实落细各项应对措施。强降雨期间,县水利局实行全员24小时待命,对备用发电机组、防汛仓库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查和设备保养。对内涝河道的堵塞处进行打捞,开挖,畅通水体排放渠道,并协调抽水车,对低洼存水地区进行紧急排水。调度各涵闸排水,确保内涝河水位处于可控范围,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加大主汛期排查力度,及时消除防汛隐患。7月9日下午,水利局在对小型水库开展汛期排查巡查中,发现雷洞水库大坝迎水坡(输水东右15米处)有一处塌陷坑(2米*2.5米)左右,水利局立即行动,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研判,并从物资仓库调拨抢险物资,紫云镇出动应急抢险人员10人,连夜处置,消除了防汛隐患,确保大坝安全。
   (八)、科学调配水源 全力保障抗旱。我县今年5-6月份,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失墒加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对夏种影响较大。襄城县水利局迅速组织行动,召开抗旱会商会议2次,启动抗旱四级响应1次,对北汝河一分干渠开闸放水,对四座小型水库进行调水,利用颍汝干渠引水入文化河、运粮河,并对沿线各节制闸进行科学调度,保证上游有水可蓄,下游灌溉充足,积极调度北汝河橡胶坝水源,通过上游升坝、下游降闸等手段,为县域境内蓄足灌溉用水进行科学调度等措施,保证上游有水可蓄,下游灌溉充足进行,各类水利工程累计抗旱调水约1000万立方米,抗旱灌溉90万亩次,有效的缓解了本次旱情。
   (九)、及时进行7月15日至7月19日暴雨复盘工作。
   1、雨情情况。7月15日至7月19日,我县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多地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本次降雨主要集中在襄城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截止18日07时降雨量较大的乡镇有:山头店442.6毫米、城关387.8毫米、湛北383.9毫米、紫云381.1毫米、麦岭311.6毫米、范湖303.4毫米、丁营281.1毫米、汾陈263.3毫米、茨沟254.6毫米、双庙235.2毫米,其余乡镇在152.7-222.3毫米之间。自1957年建站以来,襄城历史过程降雨量最大值曾出现在1975年8月8--10日,降雨量为366.8毫米。今年这次降雨过程截至7月17日上午9时,最大降雨量在山头店镇,高达435.3毫米,超出历史最高值68.5毫米,此次降水过程特点是:暴雨落区重叠度高,时空分布不均,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极易造成山区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乡内涝、农村危房、农田渍涝等气象灾害。
   2、受强降雨及山洪影响情况。山头店镇:24小时最大降水量(2024年7月16日9时-17日9时)位于山头店镇290.9毫米,超过我县国家级站最大过程降水量历史极值为(1971年206.7毫米);紫云镇:3小时最大降雨量(2024年7月16日11时-14时)位于紫云镇潘庄区域站185.7毫米(16日11时-14时),超过我县国家级站历史极值为(1984年114.8毫米);小时最大雨强(2024年7月16日11时21分-12时20分),位于紫云镇潘庄区域站103.8毫米,接近我县国家级站历史极值;湛北乡:辖区内湛河武湾段出现河水漫堤、河水倒灌现象,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中辖区内十里铺社区积水达1.5米深,紧急避险转移9个行政村115户356人;河道、水库:此次强降雨过程因北汝河、沙河、颍河等主要防洪河道上游无明显来水,运行正常。但北汝河二道河排洪闸下游由于过闸洪水强烈冲刷,导致两岸出现坍塌,由于应急抢险处置及时,未造成大的损失。受强降雨影响及山洪叠加,区域内三座小(1)型水库出现超汛限水位(当地老人讲是近30年最大一次),溢洪道溢流,雷洞溢洪道排水沟最大溢流深1米左右,潘庄水库溢洪道最大溢流深1.2米左右,辛寨水库溢洪道最大溢流深1.8米左右。此次过程未出现险情。湛河、柳河、文化河、运粮河、范河等排涝河道都出现水位涨满,甚至柳河、湛河出现漫溢现象。另外造成全县大面积农田积水。化工园区:受山洪影响,园区内部分地段及企业内部积水最深时超过1米,企业积水一般都在60公分左右。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先进制造业园区无整体防洪规划。此次强降雨导致山洪致使化工园区积水严重,充分暴露了南部先进制造业整体防洪体系不健全,没有整体防洪影响评价,缺乏统一防洪规划,没有充分考虑超标洪水影响。
   2、河道、山洪沟阻水情况仍然存在。紫云镇、山头店湛北乡、化工园区区域内存在河道、山洪沟、排涝沟淤积、下游排水不畅,导致积水外排困难,湛河河道树木过多,导致湛河短时间涨水严重,威胁河堤安全等现象。
   3、是防汛物资及大型排涝设施缺乏。在此次强降雨引发的
涝灾应急抢险过程所需的水泵、发电机、冲锋舟等抢险类物资,储备严重不足,特别是大型抢险机械缺乏。各级各部门储备的防汛救灾物资、抢险救援设备数量不足且种类单一,无法满足抢险救援需要。
   4、缺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全县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老化失修问题,例如河道堤防、中小型水闸、小型水库等维修养护资金应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使其能够常态化维护,能够充分发挥效益。如果水利工程不能及时维护,汛情发生时,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巡堤查险措施落后。我局目前还用传统方式开展工作,若遇洪水,巡查人员人身安全难于保障,需落实经费,配备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辅助巡堤查险。
   四、下一步打算
   1、继续加紧巡查排查,对所有河道及水源进行常态化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登记会诊并提出意见报防汛指挥部。
   2、完善优化防汛预案,对于超标准洪水的应对措施进行进一步细化。
   3、切实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指导各乡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演练及优化乡村两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4、加强队伍能力建设。通过培训、学习、交流和工作
实践等,提升现有水利队伍能力,组织开展防洪调度模拟预演及工程查险除险演练,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5、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防洪避险意识,使广大群众的防洪意识得到提高。
   6、加快推进重点险工险段治理进度。全力排查,加大防洪工程险工险段治理力度,尽快完成朱庄和孙庄险工治理。
   7、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统筹财力保障。积极与中央、省、市、县对口部门对接沟通,向上如实反映我县防汛情况,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持续加大防汛救灾资金投入力度,为防汛救灾物资、水利工程维修维护等提供资金支持。
   8、建议加大对灌溉干支渠渠道、灌区乡村斗农渠修复投资,打通渠道末梢最后一公里,为县域粮食高产丰收提供水工程保障。
   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防大汛,救大灾,把握防汛重点,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的各项工作,为全县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