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统计局 县级
2023-09-08 2023-09-08 09:52

2022年襄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信息来源:【作者:【信息时间:2023-09-08 09:5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襄城县统计局

2023年4月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09.4亿元,同比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10.4亿元,同比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3.4亿元,同比增长2.8%。三次产业比重为9.0:41.3:49.7。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7.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37.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4.35%,比上年末提高0.65个百分点。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简称CPI)同比上涨1.7%,分行业看,食品烟酒类上涨2.9%,居住类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0.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0%,衣着类下降1.0%。

 表1:2022年襄城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项目名称

上年同期=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7

一、食品烟酒

102.9

粮    食

109.9

鲜    菜

96.9

畜    肉

91.7

水 产 品

99.0

108.9

鲜    果

114.4

二、衣着

99.0

三、居住

100.5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4

五、交通和通信

104.2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9

七、医疗保健

100.6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0

二、农业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37.18 万亩,比上年增加0.49万亩。其中,夏粮种植面积68.33万亩,比上年增加0.38万亩;秋粮种植面积68.87万亩,比上年增加0.13万亩。油料作物种植面积4.8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06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1.08万亩。 

全年全县粮食产量58.51万吨,比上年增加1.21万吨。其中,夏粮产量34.69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秋粮产量23.82万吨,比上年增加1.01万吨。

油料作物产量1.17万吨,比上年减少0.64万吨;生猪存栏44.22万头,比上年增加1.14万头;生猪出栏58.1万头,比上年增加4.63万头;猪肉产量4.31万吨,比上年增加0.36万吨;禽蛋产量3.35万吨,比上年增加0.06万吨。

表2 :2022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减(万吨)

粮食

58.51

1.21

夏粮

34.69

0.21

秋粮

23.82

1.01

烟叶

2.20

0.72

油料

1.17

0.64

猪肉

4.31

0.36

牛肉

0.45

-0.02

禽蛋

3.35

0.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76.4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企业类型看: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4%,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看: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炼焦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7%。

全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4亿元,同比下降0.2%。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5家,实现总产值24.7亿元,同比增长1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0.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0%。工业投资下降0.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3.8%,民间投资增长下降6.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1%。

五、国内贸易与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8亿元,同比下降3.3%。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67亿元,下降2.8%;乡村实现零售额36.8亿元,下降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2亿元,下降3.7%;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6亿元,下降3.0%。

全年引进省外资金方资金52.2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51.8亿元的100.9%,外贸进出口总值3.36亿元,同比增长26.42%,完成市定任务2.6亿元的116.01%。

六、交通运输与邮电

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6亿元,同比增长10.1%。年末,全县干线公路127.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1377.3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87.2公里,四级公路1170.3公里,等外路19.8公里。 沥青路面214公里,水泥路面1143.5公里,未铺装路面19.8公里。县道263.公里,乡道388.3公里,村道725公里。

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年全县完成货运量1212万吨,货运周转量122568万吨/公里;客运量 74.0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0.04万人/公里。

全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完成8497.4万元,同比增长12.8%。全县电信业务收入3.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7.99万户,年末互联网络宽带用户20.02万户。

七、财政与金融

全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1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7.2 亿元,同比增长0.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9.3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59亿元,同比增长14.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3.2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消费贷款51亿元,同比增长6.8%。

八、教育与科技

全县教职工人数11718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2533人、小学教职工4786人、中学教职工2245人、中职教职工272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10人。全县在校学生149102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161人、普通高中21484人、初中36460人、小学67642人、幼儿园23458人、特殊教育58人。

全县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 家,省级节能减排示范企业 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家,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4家,河南省硅材料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综合性众创空间1 家,省级星创天地4 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 个。

全年全县共授权专利35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313件,外观专利38件。截止2022年末,全县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4件。

九、文化、旅游和卫生

2022年末,全县拥有县级文化馆 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448 个,文化广场 448 个;在县级文化馆招募文化志愿者团队27支,文化志愿者 500余名;全县有效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1350户。

全年全县各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4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7亿元。全县3A级景区3处,分别为襄城县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紫云雷洞景区和襄城县仙翁山景区。2A级景区2处,分别为紫云山景区、百宁岗五岳庙景区。全县旅行社4家,其中,独立法人民营旅行社2家,暂停营业1家,营业部1家。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27个,其中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27人,实有床位数4021张,乡村医生498人。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83.4元,同比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80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3元,同比增长6.0%。全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49元,同比增长2.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895.4元,同比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61.9元,同比增长2.1%。

全年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663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87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6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7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城乡居民医疗参保人数713585人,参保率96.5%。截止年末,全县城市低保对象共计351户414人,累计共发放资金180.4 万元;农村低保对象8396户13219人,累计发放资金3631.75万元。2022年底全县城市低保对象共计351户414人,累计共发放资金180.4 万元;农村低保对象8396户13219人,累计发放资金3631.75万元。

全县廉租房补贴79户,补贴金额8764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中央任务75户,截止年末,共拨付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11.9万元。

全年新发展城乡天然气用户 7600 户,铺设天然气管网 83 公里,天然气主管网实现全域覆盖。

十一、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为236天。

全年林业生态建设完成9078亩,其中,完成山区造林400亩、农田防护林工程315亩、林果进村28个526亩、提升廊道305亩、森林督查整改及采伐更新造林2332亩、森林抚育5150亩、育苗50亩,完成9个森林乡村建设。新增绿地面积50.99公顷,城区绿化面积达777.9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2.9%。

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33%。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1起,死亡8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起,死亡8人;消防事故3起,死亡0人。各类抢险救援143起,社会救助24次。

 

 


备注: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参加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县商务局;客货运周转量、公路通车里程来自县交通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数据、本地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据来自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和电信公司;金融数据来自县中国人民银行襄城县支行;在校中、小学学生和教职工数据来自县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工局;授权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公共图书馆、有线电视用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旅游数据数据来自县文旅局;农村书屋数据,来自县宣传部;医疗卫生及医保数据来自县卫健委;廉租房、危房改造城区绿化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数据来自县住建局;城乡低保来自县民政局;环保状况、水质状况、空气状况来自市生态环境局襄城分局;林业生态建设、林木覆盖率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各类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抢险救援、社会救助数据来自县消防大队;各种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粮食产量、生猪调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襄城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