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宣传非遗保护的重大意义,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襄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襄城县人民文化馆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要求,集中开展线上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襄城越调为我县省级非遗项目。在襄肇始于1918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襄城越调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戏曲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襄城越调名角辈出,好戏连连。《大保国》《无佞府》等剧目代表许昌地区赴省汇演连续获奖,其代表剧目《无佞府》1960年曾进京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汇报演出,这是越调剧种历史上第一次进北京演出,受到了周恩来、陈毅、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合影留念。
越调自襄城流传时,“音随地改”,唱腔衬词、衬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属河南官话中“南鲁片”方言。襄城越调以“唱、念、做、打”戏曲程式为表演形式,唱腔高亢、明快、淳厚、质朴,既有“下路越调”的细腻委婉,又兼有“上路越调”的激越高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越胡,唱腔形式最初为曲牌体,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变为板腔体。其调式也相应地主要用宫调式,一般只在插曲性质的曲牌调子中偶尔采用其他调式来演奏;越调的唱腔优雅纯朴,其板式有诸如慢板、导板、铜器垛、赞子、哭腔、流水、飞板、紧打慢唱等,同时具备有慢、中、快、散等多种节拍形式。代表剧目《无佞府》《东庭恨》《李双喜借粮》《三进士》《杨八姐智取金刀》《彩楼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