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今年21岁,刚刚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初次咨询,小王穿着一身休闲装束,齐耳的短发洋溢着学生气息,躲在妈妈身后言词较少,而妈妈急切希望可以尽快给小王介绍工作,让她早日进入职场。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职业指导师提出和小王单独交流的请求,妈妈叮嘱后便离开了职业指导室。
当开始一对一咨询,小王明显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求职经历:小王大专期间学习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家待业了半年,有过求职经历,但是本人对此并不重视,从简历填写到岗位投递都随心所欲。即使收到面试邀请,也会因工作岗位比较忙而拒绝。在沟通的过程中小王的语言表述比较好,但认为“上不上班无所谓”“没什么特别想做的工作”。问及有何兴趣爱好,回答“没什么特别喜欢的”。问到工作问题,小王表示:家里条件不错,不会饿着,自己也没有消费追求,就想找份轻轻松松的工作,如果太累了还不如在家里呆着。
存在问题
小王的很多就业理念是比较消极的,是典型的“懒就业”,经过沟通,我们帮助小王梳理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求职动力。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小王缺乏求职动力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小王还没有从“学生”的身份向“职场人”进行转变,还是觉得自己是孩子依旧可以依靠父母;其次,小王自我认知不足,对自己兴趣爱好、人生目标都是浑浑噩噩的没有正确的认知;另外,父母的无私奉献让小王沉溺在家庭中不愿走出来,如果不及时纠正,小王便会持续在家躺平,变成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二、没有求职目标。
小王在求职时候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只是简单的要求轻松一点。我们通过引导性提问,比如以下对话: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平时追追剧、打打游戏什么的”
“有考虑过做相关的工作吗?比如电竞或者一些文化传播公司?”
“这种工作肯定很累吧……”
小王本身并没有思考过求职的问题,也确实不知道想要做什么。
三、求职态度有偏差。
在就业这件事情上,小王并没有积极对待;在生活上也缺少独立的意识。
改善建议
梳理问题之后,我们进行了家庭双向指导方式,不仅对小王开展指导,同时也对小王的妈妈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激发小王的个人价值认知。
通过了解小王的一些兴趣爱好,倾听她在生活中的快乐瞬间,引导小王工作也可以成为获得快乐的来源,帮助小王建立积极的就业价值观。
二、梳理求职方向
通过进行一些引导性提问,帮助小王梳理了自己的优劣势,进行了初步的自我认知,并且指导小王拟定了基本的求职方向。小王年轻、面容姣好、善于表达,但没有特殊的技能,学历也一般,可以从提升学历和应聘沟通型岗位着手走出家门,做到真正从校门踏入社会。
三、提升求职技能
针对小王从未制作过一份完整的简历,我们帮助小王从投递渠道到岗位筛选,从简历撰写到面试技巧都进行了基础性的指导,让小王进一步建立求职自信。
四、双向指导,建立良好家庭氛围
与小王沟通的同时,我们也建议小王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无限制的满足小王的各类需求,培养小王物质、精神双方面的独立自主性,不再依赖父母,实现个体独立。另外,也建议在家庭中树立对就业的正向价值,不能一味强调工作的难或者将就,让小王在家庭中进一步完成积极就业价值观。
如小王这样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很多,之所以没能顺利过渡成“职场人”,主要原因还是没能摆脱学生思维,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存在对家庭的过度依赖,这不仅需要我们对本人进行指导,更需要开展家庭双向指导。同时,建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就业氛围也对学生顺利过渡有着重要意义。